九州互营
品牌推广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稿件代写 / 文章详情

软文撰写技巧:新闻稿写作的四个着力点案例讲解

发布日期:2020-03-02 20:54:08 稿件代写

百科创建,百科修改

软文撰写技巧分析,新闻稿写作的四个着力点案例讲解!

新闻稿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而新闻稿的写作更是重中之重,今天九州互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干货,新闻稿写作的四个着力点案例详解。

新闻写作中的着力点既是新闻写作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是作者写作过程中要努力把握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点。新闻写作中着力点抓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新闻的价值。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说的是整理皮货衣物,只要抓住领子一抖,所有的毛都会顺伏。新闻写作当中的“领”在哪,难道不在于抓住写作的主要矛盾?!而这写作中的主要矛盾即是新闻业内人士经常说的新闻写作中的着力点。着力点抓住了,新闻写作中要努力把握的主要方面就抓住了,新闻写作的过程就顺当了,新闻稿的质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所以,在新闻写作中能否抓住着力点,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新闻的价值,同时这也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那么具体来说,新闻写作中的着力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吃透“两头”,激活笔头

所谓的“吃透‘两头’”是指吃透“上头”和“下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令是新闻作者撰写稿件的根本依据和准绳,吃透“上头”首先要号准“思想脉”,将它们掌握、弄通;同时,还要认真、广泛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吃透“上头”的关键是学懂和会运用,唯有如此,方能在写作中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吃透“上头”的同时,还要认真吃透“下头”,也就是说要了解当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况。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经常运用“扫描仪”和“显微镜”,多侧面、多角度地审视社会生活,做到“见微知著,胸中有数”。否则,仅凭直观感觉,就很难使所抓住的事实和抓住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普遍性以至于事倍功半或者徒劳无获。

在“吃透‘两头’,激活笔头”的基础上写出的新闻稿才能有针对性,而与新闻稿的针对性相伴相生的是其主题的鲜明性。主题鲜明即意味着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都予以明确表示,而不是含糊其辞。主题鲜明是读者的心理需求与心理指向点,是抓住读者的前提条件。例如曾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新闻《制止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的标题,即可窥见文章的针对性和主题鲜明之一斑。而这篇新闻报道成功的关键之一即在于吃透了“两头”,激活了笔头,从而使得新闻稿触及到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新颖、深刻的主题统领着新鲜的内容,而启人深思。又如:一段时间内,对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许多报纸都曾正面予以了披露与抨击,若再按此常规写作,新闻稿则很难出新意;而同样是在记者吃透了“两头”,激活了笔头的情形下,才能写出《“对策”也可当镜子》一文。这篇曾获全国好新闻奖的作品一反常规,其作者通过对“两头”情况的透彻了解而使得文章从事物的另一面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搞“对策”固然错误,然而“对策”的形成与政策自身的缺陷密切相关,要改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状况,有关部门就应注意研究下面的对策,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此文以其全新的立意而引人注目,启人深思。可见,吃透“两头”,实现二者的交融统一,是写出好的新闻稿的基础。

二、注目宜大,切取宜小

所谓“大”,指的是主题重大,有较强的普遍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小”,指的是现实生活当中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或者是重大问题当中的某一方面。“注目宜大,切取宜小”,就是要求新闻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于细微处见精神”。如此,写出的新闻报道不仅会生动感人,能够有效地触动读者的“兴趣点”和“兴奋点”,而且能够使读者透过小事情看出大道理,透过局部看到全局,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例如,解放军报一则曾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消息《万斤白菜卖了七元钱》,报道的是某连队大白菜丰收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一件好事却变成了坏事:不少机关纷纷向该连队伸手,而使得这个连队1万多斤大白菜最终只卖了7元钱。这篇新闻报道从机关向连队索取白菜这一小的方面切入,反映的却是机关侵占基层利益这一大的问题;这篇新闻通讯不仅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且让人觉得写得具体实在,生动可感。这即是新闻报道“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一个成功范例,使报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意义。又如,新华社记者用同样的方法采写的新闻通讯《万北农家无围墙》,此文也写得具体实在、新颖生动、别具一格。该文作者及时抓住了万北农村众多农家拆除宅院围墙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加以深层次的透视,运用浅显的语言,解析和表达出了厚重的社会信息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党中央的农村政策不仅能使农民得以致富,更能让农民思想得以开放和进步。这也是新闻报道通过小事来反映重大主题的一个成功范例,同样能在新闻写作上给人以深层次的启迪。也正是缘于此,这一报道一直为众多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被公认为不可多得的新闻精品力作。

三、精于构思,布局出新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各种事物的相互组合奥妙无穷,可以生发出魔方般的无穷变化。如果在新闻写作中着眼于精心构思和对题材的巧妙布局,则可使文章求生动、求新颖、求深度,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热情,使新闻的思想性与可读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非农用地的增加,使得土地问题越来越成为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探讨土地问题的各类新闻稿件也频频出现于各种新闻报刊上;但不少报道往往因为偏重于指导性而忽略了可读性,显得过于严肃和过于呆板。然而,在大众日报上刊登的一篇《508个村“减肥”,216万亩土地再生》的新闻报道却非同一般。这篇反映山东某地农村拆迁旧村落、旧宅院还田,建设小康新农村村庄稼地的新闻通讯,在构思和布局谋篇上堪称上乘之作。该新闻稿从当地农民世代聚居的“风水宝地”切入,在构思上,从“缩”——“生”——“新”3个字落笔:“缩”,是农民的旧村落、旧宅院在缩小:“生”,是土地得到了再生;“新”,是新建了小康新农村的村庄。这3个字,把旧村落旧宅院、土地、小康新农村的村庄巧妙地连在了一起,使新闻的蕴涵更厚重,而有效地升华了主题,同时新闻报道又显得活泼新颖。又如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一文同样是“精于构思,布局出新”的成功范例。这则新闻本属于政治报道的领域,但记者却从经济的视角来落笔,而有效地揭示出了大令公庄村的问题7年久拖未决的要害——有关部门用“认真”的形式主义,来对付中央领导的批示和群众多年的冤屈。这篇不足1000字的新闻,通过经济视角来揭示问题,以反差鲜明的事实来凸现矛盾,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证据确凿的层层算账,引出村民们茫然的提问:“解决俺村的问题还有没有指望?还要再花多少钱?!”如此布局与表现同样成就了新闻报道中的上乘之作。“精于构思,布局出新”,也可以是针对新闻系列报道而言。例如,2010年5月,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深圳特区报对深圳30年以来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深度报道,但该报道并未沿袭以往深度报道的惯用模式,而是通过精巧构思独辟蹊径地推出了“经典深圳”系列,其中选择了一段较长时间中的一些重要人物,而相对应地讲出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该报道共9个系列,实际上就是两大部分:决策者的故事和建设者的故事。9串故事,合起来共同讲述改革开放的“春天的故事”。9串故事,就是9大视角,多层次多侧面地立体反映出了深圳30年以来的巨大成就。其中一个故事只有几百字、或千多字,但个个都显得生动有趣,可读性极强。该新闻报道也正是缘于报道上的独到构思、布局出新而受到了受众的广泛欢迎。可见,“精于构思,布局出新”在新闻写作上同样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方面的意义。

四、精选细节,凸显深意

新闻报道中细节选取的好坏,也可以造成大相径庭的新闻价值判定;细节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决定新闻的成败。新闻报道,不求大而全,而力求摄取现实生活中有传播价值的细节,凸显深意。例如曾获得全国好新闻奖的《三块弹片作“遗产”》一文,就是采取设法突出一些典型细节,凸显深意的典型范例。这篇新闻从1938年参加革命的某军分区司令员陈平临终前的众多事例中,选取其中最具亮点的,把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军队留在他身上的3块弹片,分别交给3个子女作为遗产的几个细节切取出来,统领全文。在新闻写作中,这种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而简化过程的写法,是一种值得我们重视的落笔技法;用此法写作的新闻稿,不仅显得文字精,而且更重要的是凸显了深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又如曾经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教育局长的好榜样》也是在这方面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此篇新闻报道,除却几句必需的过程交代外,集中有限的笔墨抓细节描写。由于细节描写得精粹和突出,而集中和充分地展现了作为教育局长的胡昭程“一腔热血倾事业,两袖清风为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形象,并使得该报道现场感、画面感极强,从而使得这篇新闻通讯有效地立了起来。新闻报道中的细节还包括数字细节。在新闻写作中巧妙地运用数字演算比较,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新颖的数字,可以变呆板为生动,使隐微的事物特征变得具体可感,这样就能较大地丰富新闻的内涵和表现力。例如刊载于人民日报上的新闻言论《“杞人”忧“地”》一文,在提出节约耕地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在说理中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全国人均占有耕地只是加拿大人均占有耕地的十七分之一,美国的八分之一。而这少量的耕田,每年又大块大块地被占作它用……。因此,在农村建房中,如何节约用地和科学用地,不占用或尽量少占用耕地,亟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里,作者通过对3个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的演算,得出两个准确的比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且辅之以说理,这里的数字细节的表述不仅能够令人信服,而且有一种点悟人心的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新闻稿写作的四个着力点案例详解,新闻写作中的着力点既是新闻写作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是作者写作过程中要努力把握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点。新闻写作中着力点抓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新闻的价值。

九州互营原创撰写新闻稿件,常见类型有:企业文化、领导专访、品牌宣传、战略发布、
活动宣传稿、企业活动、行业展会、重要会议、公益活动、危机公关、企业声明、应对策略、事件报道、舆论引导、产品宣传稿、
新品上市、产品测评、产品宣传、产品介绍、新闻事件营销、制造热点、名人效应、造势营销、热点借势等类型。

品牌推广,品牌营销,整合营销

相关阅读

软文撰写技巧:新闻稿写作的四个着力点案例讲解

发布日期:2020-03-02 20:54:08 稿件代写

软文撰写技巧分析,新闻稿写作的四个着力点案例讲解!

新闻稿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而新闻稿的写作更是重中之重,今天九州互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干货,新闻稿写作的四个着力点案例详解。

新闻写作中的着力点既是新闻写作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是作者写作过程中要努力把握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点。新闻写作中着力点抓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新闻的价值。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说的是整理皮货衣物,只要抓住领子一抖,所有的毛都会顺伏。新闻写作当中的“领”在哪,难道不在于抓住写作的主要矛盾?!而这写作中的主要矛盾即是新闻业内人士经常说的新闻写作中的着力点。着力点抓住了,新闻写作中要努力把握的主要方面就抓住了,新闻写作的过程就顺当了,新闻稿的质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所以,在新闻写作中能否抓住着力点,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新闻的价值,同时这也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那么具体来说,新闻写作中的着力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吃透“两头”,激活笔头

所谓的“吃透‘两头’”是指吃透“上头”和“下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令是新闻作者撰写稿件的根本依据和准绳,吃透“上头”首先要号准“思想脉”,将它们掌握、弄通;同时,还要认真、广泛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吃透“上头”的关键是学懂和会运用,唯有如此,方能在写作中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吃透“上头”的同时,还要认真吃透“下头”,也就是说要了解当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况。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眼光,要经常运用“扫描仪”和“显微镜”,多侧面、多角度地审视社会生活,做到“见微知著,胸中有数”。否则,仅凭直观感觉,就很难使所抓住的事实和抓住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普遍性以至于事倍功半或者徒劳无获。

在“吃透‘两头’,激活笔头”的基础上写出的新闻稿才能有针对性,而与新闻稿的针对性相伴相生的是其主题的鲜明性。主题鲜明即意味着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都予以明确表示,而不是含糊其辞。主题鲜明是读者的心理需求与心理指向点,是抓住读者的前提条件。例如曾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新闻《制止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的标题,即可窥见文章的针对性和主题鲜明之一斑。而这篇新闻报道成功的关键之一即在于吃透了“两头”,激活了笔头,从而使得新闻稿触及到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新颖、深刻的主题统领着新鲜的内容,而启人深思。又如:一段时间内,对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许多报纸都曾正面予以了披露与抨击,若再按此常规写作,新闻稿则很难出新意;而同样是在记者吃透了“两头”,激活了笔头的情形下,才能写出《“对策”也可当镜子》一文。这篇曾获全国好新闻奖的作品一反常规,其作者通过对“两头”情况的透彻了解而使得文章从事物的另一面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搞“对策”固然错误,然而“对策”的形成与政策自身的缺陷密切相关,要改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状况,有关部门就应注意研究下面的对策,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此文以其全新的立意而引人注目,启人深思。可见,吃透“两头”,实现二者的交融统一,是写出好的新闻稿的基础。

二、注目宜大,切取宜小

所谓“大”,指的是主题重大,有较强的普遍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小”,指的是现实生活当中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或者是重大问题当中的某一方面。“注目宜大,切取宜小”,就是要求新闻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于细微处见精神”。如此,写出的新闻报道不仅会生动感人,能够有效地触动读者的“兴趣点”和“兴奋点”,而且能够使读者透过小事情看出大道理,透过局部看到全局,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例如,解放军报一则曾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消息《万斤白菜卖了七元钱》,报道的是某连队大白菜丰收了,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一件好事却变成了坏事:不少机关纷纷向该连队伸手,而使得这个连队1万多斤大白菜最终只卖了7元钱。这篇新闻报道从机关向连队索取白菜这一小的方面切入,反映的却是机关侵占基层利益这一大的问题;这篇新闻通讯不仅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且让人觉得写得具体实在,生动可感。这即是新闻报道“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一个成功范例,使报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意义。又如,新华社记者用同样的方法采写的新闻通讯《万北农家无围墙》,此文也写得具体实在、新颖生动、别具一格。该文作者及时抓住了万北农村众多农家拆除宅院围墙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加以深层次的透视,运用浅显的语言,解析和表达出了厚重的社会信息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党中央的农村政策不仅能使农民得以致富,更能让农民思想得以开放和进步。这也是新闻报道通过小事来反映重大主题的一个成功范例,同样能在新闻写作上给人以深层次的启迪。也正是缘于此,这一报道一直为众多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被公认为不可多得的新闻精品力作。

三、精于构思,布局出新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各种事物的相互组合奥妙无穷,可以生发出魔方般的无穷变化。如果在新闻写作中着眼于精心构思和对题材的巧妙布局,则可使文章求生动、求新颖、求深度,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热情,使新闻的思想性与可读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非农用地的增加,使得土地问题越来越成为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探讨土地问题的各类新闻稿件也频频出现于各种新闻报刊上;但不少报道往往因为偏重于指导性而忽略了可读性,显得过于严肃和过于呆板。然而,在大众日报上刊登的一篇《508个村“减肥”,216万亩土地再生》的新闻报道却非同一般。这篇反映山东某地农村拆迁旧村落、旧宅院还田,建设小康新农村村庄稼地的新闻通讯,在构思和布局谋篇上堪称上乘之作。该新闻稿从当地农民世代聚居的“风水宝地”切入,在构思上,从“缩”——“生”——“新”3个字落笔:“缩”,是农民的旧村落、旧宅院在缩小:“生”,是土地得到了再生;“新”,是新建了小康新农村的村庄。这3个字,把旧村落旧宅院、土地、小康新农村的村庄巧妙地连在了一起,使新闻的蕴涵更厚重,而有效地升华了主题,同时新闻报道又显得活泼新颖。又如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一文同样是“精于构思,布局出新”的成功范例。这则新闻本属于政治报道的领域,但记者却从经济的视角来落笔,而有效地揭示出了大令公庄村的问题7年久拖未决的要害——有关部门用“认真”的形式主义,来对付中央领导的批示和群众多年的冤屈。这篇不足1000字的新闻,通过经济视角来揭示问题,以反差鲜明的事实来凸现矛盾,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证据确凿的层层算账,引出村民们茫然的提问:“解决俺村的问题还有没有指望?还要再花多少钱?!”如此布局与表现同样成就了新闻报道中的上乘之作。“精于构思,布局出新”,也可以是针对新闻系列报道而言。例如,2010年5月,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深圳特区报对深圳30年以来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深度报道,但该报道并未沿袭以往深度报道的惯用模式,而是通过精巧构思独辟蹊径地推出了“经典深圳”系列,其中选择了一段较长时间中的一些重要人物,而相对应地讲出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该报道共9个系列,实际上就是两大部分:决策者的故事和建设者的故事。9串故事,合起来共同讲述改革开放的“春天的故事”。9串故事,就是9大视角,多层次多侧面地立体反映出了深圳30年以来的巨大成就。其中一个故事只有几百字、或千多字,但个个都显得生动有趣,可读性极强。该新闻报道也正是缘于报道上的独到构思、布局出新而受到了受众的广泛欢迎。可见,“精于构思,布局出新”在新闻写作上同样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方面的意义。

四、精选细节,凸显深意

新闻报道中细节选取的好坏,也可以造成大相径庭的新闻价值判定;细节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决定新闻的成败。新闻报道,不求大而全,而力求摄取现实生活中有传播价值的细节,凸显深意。例如曾获得全国好新闻奖的《三块弹片作“遗产”》一文,就是采取设法突出一些典型细节,凸显深意的典型范例。这篇新闻从1938年参加革命的某军分区司令员陈平临终前的众多事例中,选取其中最具亮点的,把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军队留在他身上的3块弹片,分别交给3个子女作为遗产的几个细节切取出来,统领全文。在新闻写作中,这种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而简化过程的写法,是一种值得我们重视的落笔技法;用此法写作的新闻稿,不仅显得文字精,而且更重要的是凸显了深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又如曾经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教育局长的好榜样》也是在这方面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此篇新闻报道,除却几句必需的过程交代外,集中有限的笔墨抓细节描写。由于细节描写得精粹和突出,而集中和充分地展现了作为教育局长的胡昭程“一腔热血倾事业,两袖清风为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形象,并使得该报道现场感、画面感极强,从而使得这篇新闻通讯有效地立了起来。新闻报道中的细节还包括数字细节。在新闻写作中巧妙地运用数字演算比较,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新颖的数字,可以变呆板为生动,使隐微的事物特征变得具体可感,这样就能较大地丰富新闻的内涵和表现力。例如刊载于人民日报上的新闻言论《“杞人”忧“地”》一文,在提出节约耕地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在说理中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全国人均占有耕地只是加拿大人均占有耕地的十七分之一,美国的八分之一。而这少量的耕田,每年又大块大块地被占作它用……。因此,在农村建房中,如何节约用地和科学用地,不占用或尽量少占用耕地,亟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里,作者通过对3个国家的人均耕地面积的演算,得出两个准确的比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且辅之以说理,这里的数字细节的表述不仅能够令人信服,而且有一种点悟人心的作用。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新闻稿写作的四个着力点案例详解,新闻写作中的着力点既是新闻写作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是作者写作过程中要努力把握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是新闻写作成败的关键点。新闻写作中着力点抓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新闻的价值。

九州互营原创撰写新闻稿件,常见类型有:企业文化、领导专访、品牌宣传、战略发布、
活动宣传稿、企业活动、行业展会、重要会议、公益活动、危机公关、企业声明、应对策略、事件报道、舆论引导、产品宣传稿、
新品上市、产品测评、产品宣传、产品介绍、新闻事件营销、制造热点、名人效应、造势营销、热点借势等类型。

相关阅读